香江閱讀論壇第三場「探秘故宮」分享會(橙新聞 2021/12/21)
視頻鏈接:https://apps.orangenews.hk/app/common/details_html?contentId=1133041
【橙訊】香江閱讀論壇第三場「探秘故宮──給年輕人的尋訪之旅」分享會,今日在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舉行。是次講座以《探秘故宮系列》為基礎,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引領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共探故宮建築、文物與歷史,走進歷史深處,感受文化之美。
是次活動由聯合出版集團、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中和出版主辦,聯合新零售、雲通科技、聯合電子協辦,新家園協會、香港社區醫療教育服務協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將軍澳香島中學、培僑中學、漢華中學、陳樹渠紀念中學、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創知中學、福建中學(觀塘)支持。活動邀請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共話故宮歷史傳奇和文物國寶奧秘,分享即將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精彩點滴。
《探秘故宮系列》由香港中和出版,故宮博物院專家編繪,內容上按照宮殿建築的分佈和不同功能區域,分為四冊:黃色外朝,介紹舉行朝會和盛大典禮的場所;紅色內廷後三宮,介紹帝后的居所;紫色內廷東西六宮,介紹妃嬪的居住場所;藍色內廷,介紹太上皇、皇太后的養老之處。探秘主題包括宮殿古建知識、歷史風雲、文化常識、文物珍寶、古代技藝等,既講建築,又說歷史;既有精美的文物呈現,也有趣味的故事傳說。「探秘故宮系列」主編果美俠透過影片,與現場觀眾分享成書過程,她提到此套書成書於紫禁城建城600年及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透過精美插畫、實景文物建築照片等,是帶給讀者的科普繪本。
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表示,集團與故宮淵源甚深。上世紀80年代起,集團屬下商務印書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等大型中英文畫冊,出版後引起轟動。屬下三聯書店、中華書局、新雅文化、香港中和等亦出版大量故宮主題普及圖書,獲獎眾多。而位於香港的數十間書店,亦經常展銷故宮主題圖書和文創產品,集團屬下青年協會定期將中國歷史文化圖書送進校園和社區,有助增進學校師生和市民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李濟平又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香港出版文化藝術界的重要機遇。作為服務香港百年的文化機構,集團期待與同道攜手,共同為香港文化藝術教育工作添磚加瓦,讓文化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根本,加強歷史教育,有助建立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亦能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紫禁城是中國一代代傳承進步的文化底蘊,《探秘故宮系列》可帶領大眾走進故宮,感受歷史帶來的感動,而明年香港的故宮博物館開幕後,則可讓大眾有另一不同層次的領會,更深刻地了解國家歷史藝術文化。
在對談環節中,鄧飛問到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示文物的方式,如何吸引更多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入場參觀,吳志華回應指,讓大眾了解故宮文化,文物的內容與展示方式需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繫。香港故宮藏有900多件文物,為了令觀眾有更好的體驗,特別製作了40多個以多媒體方式介紹文物的項目,共同製作的夥伴包括本地科研單位和不同的藝術家,期望令觀賞文物這活動變得更為多元、立體、生動,讓觀眾在香港故宮擁有有別於在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不一樣的體驗。
吳志華又特別提到,香港故宮是北京故宮的「精華版」,花大約兩小時便可了解到故宮文化精髓所在,但這並不等於體驗浮泛,相反,香港故宮館的藏品,從內容底蘊到展示技術,為觀眾提供的服務都是具有深度的,而這也是未來參觀博物館的方式的趨勢。
席間,鄧飛分享他對故宮文創的感受,指曾收到一份故宮文創產品,其精美程度令他極為讚嘆,問吳志華會不會仿傚北京與台北故宮,設計不同文創產品以吸引觀眾。吳志華表示,在文創項目上,香港故宮會與北京故宮合作,但他坦言製作文創產品不為賺錢,而是為了傳播文化,而且挑選文創需格外小心,能否表達文化內涵是大前提。香港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香港故宮將邀請更多本地設計師,創作和演繹出「香港角度」的故宮文創產品,除了期望可在大中華地區引起關注,更想推展至國際市場,讓全球了解優秀中華文化。
中國歷史與國民教育的推行,乃近年本港社會持續關心的話題,鄧飛問到香港故宮的開幕,對於學生學習國史能否起到作用,吳志華笑言這是個大課題,又認為不僅學生,教師對國家歷史也要有更多認識。他指出「物件」是很好的學習材料,香港故宮可提供互動性強的參觀式學習活動,「文字學習對部分年輕人而言或許有點吃力不討好,透過欣賞、研習與生活有關的文物,從而令他們更有興趣認識國家歷史文化,相信是我們的優勢。」
最後,吳志華鼓勵大眾珍惜能參觀香港故宮的機會,他說:「香港故宮的落成非常難得,這是個一體多元的博物館,我期望教育界、出版界、文創界等同仁,攜手合作,更好地推廣故宮歷史藝術文化。」